今年三月十六日,维洲下达了第一道居家令(Stay at home order)。五个月过去了,疫情非但没有好转,形势反而急转直下; 居家令的各种限制更加严格。口译工作的方式当然也相应改变。使用互联网视频(Zoom或Webex等)来获取口译服务成了很受客户欢迎的选择之一。几个月下来,我感到这种方式和现场或电话口译还是很有一些区别的。现在把自己的心得写下来和同事们分享。
首先接工作时坚持拿到主办方或客户的联系方式。目前很多公司使用视频开会沟通,造成网络过于拥挤,有时候工作中会出现通话质量不佳或者掉线。这时就需要马上和客户联系商量解决办法。有几次Zoom商业对接会,澳方和我成功进入网上会议室,但是由于国内网络故障迟迟等不到中方;我就请主办方把我的微信和中方代表接通,打开免提,Zoom和WeChat双管齐下,完成了初步贸易洽谈。反过来也一样,当澳方出了问题,我就用自己的手机接通他的号码,举着手机和中方代表视频。虽然效果不是最理想,但是毕竟达到了洽谈的目的。所以拥 有主办方的联系号码十分重要。
其次工作前至少留出半个小时做准备。这包括决定在家里哪个房间工作,要保证工作间环境安静,隔音效果好;和家人也要沟通好,在工作间房门关闭期间请尽量保持安静并且务必不能入内。还要把所有准备好的资料、词典、电脑、iPad、耳机、接线板、笔记本等等放置安装好,调试好设备后至少提早五分钟进入网上会议室。因为如果这时候有技术故障,还来得及和主办方(Host)联系,抓紧时间解决问题。如果一切顺利,马上点击与会者(participants),输入自己的姓名并且在一旁标注口译员,方便所有人查找辨认。我也推荐大家设置视觉背景(visual background), 让客户视觉上感觉舒适。
和现场工作一样,视频口译也要注意仪表。法务或商务口译时一样要着正装,女士们最好还是化一下妆。 我第一次工作时,大吃一惊,为什么电脑上的自己看着像个死人?后来有了经验又调节了光线,荧幕形象就有生气并且显得专业多了。
开始工作时,坐姿要端正,避免无意识的摇晃。会议开始后,在不需要口译的时候,记住关掉自己的声音和录像;(主办人可以关掉所有人的音频和视频,但有时也会忘记或操作不当)使得发言人的话能让大家听得清楚,也不给与会者造成视觉干扰。 当翻译的内容客户听不清时,可以提议关掉口译员的视频,因为通常这样做会使音频质量有所提高。法务翻译时,当听不清律师的话时,不要犹豫,坚决要求重复,切忌猜测;不管他需要重复多少遍,一定要等到自己有把握的确听清楚了才开始翻译。须知庭审都要录音,还有文字记录;口译员的错译误译可是铁板钉钉的全部记录在案。如果律师开始读法庭卷宗(court book)上的内容要求口译,务必请求法官让助理把视频切换到在念的那段文字上。因为听译法律书面用语本来就不容易,再加上视频的声音质量毕竟没有现场的好,容易出错;相反,看着屏幕上的文字视译(sight translating)就容易得多;而且对翻译的精准度也更有把握。总之不要怕麻烦法官,不要顾虑会因此浪费法庭时间。如果因为翻译错误造成司法不公(miscarriage of justice)而上诉,我认为那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;对口译员的职业生涯和专业信心也是莫大的打击。然而商务口译的情况又有所不同。当线路出现卡顿,听不太清楚与会一方的讲话时,这时我主张不能“等靠要“,对于早已准备好且很有把握的内容要用目的语快速介绍给对方。 网上会议室每次只能用30分钟,时间过得飞快,有时一不留神基本产品介绍和公司概述还没有讲完,就给踢了出来。组织一场商业对接会是很不容易的,尤其当前形势之下;我觉得,只要有可能,口译员尽量积极地帮助双方多了解彼此,还是责无旁贷的。
最后建议同事们收费时对视频口译的报价至少应该和现场口译一样。一开始我 以为在家工作,不需要来回两三个小时长途跋涉赶去现场,降低了成本,所以收费比现场口译要低10-20%。做了两次就发现视频口译比现场工作要累得多。因为不象现场那样听得清楚,所以时时刻刻要全神贯注,有时还不停地要求重复,再加上长时间盯着屏幕很容易疲劳;一天下来,工作一结束往往疲惫不堪;而且购买高品质的耳机、升级互联网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,所以劳动强度高了,又产生了额外花费,合理的收费是至少应该不比现场口译费用低。
早在几个月前,澳洲中文翻译协会(CITAA)就很有远见地办了和视频翻译有关(同传为主)的专业培训;有很多实用的内容,那次主讲人已经讲解得十分清楚,我就不在此赘述了。以上仅仅是我个人在视频口译工作中的一些教训和体会。但愿对还未接手此类业务的同事有所启发帮助;也希望和经验丰富的同事交流,期望得到大家的指点与指正。
双语对照
Stay at home order: 居家令
Visual background: 视觉背景
Court book:法庭卷宗
Miscarriage of Justice: 司法不公
About the author:
Header image:
Designed by Freepik